你的位置:联华证券-配资资讯在线 > 配资资讯在线 > 线上股票配资门户 《哪吒2》爆火!哪吒这一神话人物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配资资讯在线
线上股票配资门户 《哪吒2》爆火!哪吒这一神话人物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发布日期:2025-02-19 22:18    点击次数:191

线上股票配资门户 《哪吒2》爆火!哪吒这一神话人物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在2025年春节档的热烈氛围中,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犹如一股强劲的旋风,席卷了整个中国电影市场。影片以哪吒这一经典神话人物为核心,以传统神话故事为蓝本,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剧情、画面和角色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人勇敢、无畏的精神力量。哪吒,这一在中国文化中极具影响力的神话人物,其本身就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受邀讲述哪吒神话与中华文化,以此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经典神话人物,感受其跨越时空的文化生命力。

神话的形式

是以古老的时间作为外壳

包裹的却是未来的理想

神话永远与我们同在

展开剩余90%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01 神话是人类精神的存在

2024年12月10日,新华网发布了《2024年中国国际传播年度热词报告》,有10个词入选2024年度中国国际传播热词。其中,“黑神话:悟空”赫然在列。神话成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闪亮符号之一,这让人们对神话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化类型感到好奇,神话为什么一下子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呢?

近年来,神话不仅仅是因为游戏《黑神话:悟空》才突然现身的。哪吒的神话开发早在“黑神话”游戏之前就震惊了动漫界、影视界,甚至整个文化界。2019年,饺子导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了人们对于中国动漫的认知,其影响力可以说几乎前所未有。“知网”上的题名“魔童降世”的文献就有500多篇,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传统文化的转化路径、个人意志精神与宿命抗争、动漫营销、民族文化符号构建等系列问题。

6年过去,这个热度还没有消减,哪知道《哪吒之魔童闹海》又一次横空而出,火了春节电影市场。截至2025年2月15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108亿元,位居全球票房排行榜第14位,成为目前亚洲电影影响力之最。

不去关注这些数据,只关心一个关键词:神话。毫无疑问,2025年如果评选中国文化十大热词,哪吒神话还是绕不开,神话怎么这么“神”呢?神话学研究者当然是需要说说这事的。

悟空神话和哪吒神话是不一样的神话。很长时间以来,神话研究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对于中国神话的认定标准尤其苛刻。人们抱定了一个原始神话的概念,认为神话是原始社会或者是不发达时代的产物,社会进化了,神话就消失了。

对于中国神话,属于秦汉以下的神话叙事就不大认同。有人还提出原始神话、次生神话的概念,认为次生神话更不具有价值。至于像《西游记》《封神演义》这样的神话史诗,都不愿意承认是神话,用另外一个词——神魔来代替,叫神魔小说。

在当年神话学发生的初期,鲁迅先生创造了这个名词,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个时代,基本上就是认同原始神话的时代,但是今天就不同了,无论是国外著名学者,还是中国神话学家,多倾向于把神话理解为人类精神的永恒存在,神话是与人类并存的理想叙事,神话是人类的存在依据。神话的形式是以古老的时间作为外壳,包裹的却是未来的理想。

因此,神话具有当下性。而理想不断随着现实升腾,所以神话永远处在不断地传承重构改写中。只是这种改写始终带着本有的胎记、外形以及梦想的心性。就如嫦娥奔月,两千年前,汉代的神话书写者说:两千年,嫦娥带着不死药飞到月宫,这当然是一种愿望。这也就是到如今科技还是追求嫦娥奔月的目标。嫦娥故事,一直重述、改写。以至于中秋月饼,嫦娥还是代言人。所以神话永远都是与我们同在的。

无论是悟空,还是哪吒,都不是所谓原生的中国神话。不仅先秦两汉没有此类神话叙事,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些故事都不为中国大众所熟知。他们只是隋唐以来的中国“新神话”,且身上带着浓厚的外来痕迹。这样一类神话故事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在今天的火热,就是人类文明互鉴、交流交融、创新发展的最典型的生动案例。

所以,我们今天讨论神话,首先就是要去掉原生神话观,站在人类文明共享的视角,看待活态的、流动的神话。神话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人类的共同遗产。

02 哪吒:中华文化中的护法神

哪吒故事,相传是来自佛典,但是最经典的情节,比如哪吒析骨还父、析肉还母的情节,在现有的佛经里根本找不到。北宋时期,陈善卿先生的《祖庭事苑》里说:“丛林有析骨还父、析肉还母之说,然于乘教无文。不知依何而为此言。”显然,这位陈先生把神话故事当作是典籍记载,不知道神话是很难追索到原生叙事者的。口口相传,集体创造,集体传播,集体共享,所以,千年前沸沸扬扬的哪吒故事,一个讲述与佛教相关的故事,却在佛典中根本就找不到依据。或者说,佛教里也许根本就没有这种类型的故事。哪吒故事,只是在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碰撞,逐渐形成的神话故事。

动画片《哪吒闹海》剧照

佛典里面有疑似今天哪吒故事的人名,与中国的哪吒故事也并不是一回事。今天的印度也好,尼泊尔也好,哪吒闹海也都不是在那里原始发生的。

在唐代,中国才开始有了哪吒具体的故事。唐人郑綮的小说《开天传信记》记载,说是有个来自天竺的无畏三藏法师,见了唐玄宗,唐玄宗敬奉得不得了。这位三藏法师提出要跟西明寺的宣律法师住在一起。这三藏法师是个酒肉和尚,言行粗鄙,喝醉了把座席搞得乌七八糟。宣律法师夜半抓住一个虱子扔在地上,三藏法师便说杀生了,所以宣律法师就知道这是个神异之人,振衣作礼师事之。宣律精苦之甚,常夜间行走,临阶坠堕,忽觉有人捧承其足,便平安无事。宣律顾视,乃一少年。宣律问:“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王之子那吒太子也。护法之故,拥护和尚久矣。”宣律曰:“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愿太子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宝事虽久,头目犹舍,敢不奉献。”宣律求之,即获佛牙,供奉于崇圣寺。

这是大唐之人与哪吒的一次亲密接触。哪吒竟然是一个很细心的护法者。宣律法师踩虚了脚,这位三太子伸手护住,成了重要的绘画题材。

但是,唐代的哪吒故事,不如他的父亲有名。哪吒最初是托他父亲的福才在中国产生广泛影响的。

话说汉代的西域,是中外文化交汇之地。那一带曾经信奉一位大神,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佛教北方天王毗沙门。自张骞通西域,班超再使西域,西域于阗国一带逐渐与中原联系紧密起来。

杨斌著《全球史的九炷香》中的敦煌毗沙门天王和哪吒像

到了唐代,中央在此设立了安西都护府,于阗一带就是其辖区了。唐玄奘西天取经路过西域,发现那里的人说自己是毗沙门天王的后代。这样的神话故事,与一般的佛教观念有些不太一样,多少有些外道的倾向。于阗那样的地方,唐代有毗沙门天王的庙。毗沙门天王在那时那个地方,是威猛无比的存在。

唐代有部文献叫《毗沙门仪轨》,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是唐天宝年间,大石康等五国围攻安西城,当地上表请兵救援。安西城去京都长安一万二千里。出兵要八个月才到安西。当时唐朝廷讨论,何不请北方毗沙门天王神兵支援?于是有敕大广智和尚作法。大广智请皇帝陛下执香炉入道场,请北方天王神兵救安西之危。大广智和尚念动真言不久,忽见有神人二三百人,带甲于道场前站立,说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第二子独健,领天兵救援安西。后来安西上表说,去城东北三十里,有云雾。雾中有人,身长一丈。约三五百人尽著金甲,至酉后鼓角大鸣,声震三百里,地动山崩。五国叛军大惧,尽数退军。城北门楼上有大光明,毗沙门天王现身于楼上。这个唐代西域管理过程中的神话叙事,体现出非同寻常的国家层面边境稳定的意义。

因此,毗沙门信仰便在唐代大兴,有图像供奉。大历年间,奉佛教敕令。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随天王。在唐代,哪吒显然是一个很恭顺的称职的护法者,与父亲毗沙门天王亲切地关联在一起。只是托塔者并非天王,而是哪吒本人。汉唐丝绸之路是哪吒进入中原的文化路径,这一路上,哪吒逐渐摆脱了曾经恭顺的依附者的形象,有了自己的鲜明的个性。

进入宋代,画风丕变。禅宗灯录说起了哪吒的无厘头的故事:析骨还父、析肉还母。北宋时期的《景德传灯录》记载了禅师锋机智慧。

曰:如何是主中主?师曰:三头六臂惊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

问:那吒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如何是那吒本来身?师放下手中杖子。

问:那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于莲华上为父母说法,未审如何是太子身?师曰:大家见上座。

北宋时期,中国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哪吒故事的讲述者,显然不再局限于西北关中。这些禅宗语题,只言片语,不知是禅师随口编造,还是有所本源,总之,哪吒是变了:三头六臂,与父母关系紧张。

佛教故事何以要讲述与父母的关系呢?这大概与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的文化传统产生碰撞有关。佛教要剃头烙印子,这是对于身体的毁伤。而儒家文化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应该爱惜,不可毁伤。哪吒析骨还父、析肉还母,体现了佛教文化对于肉身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佛教精神的叙事性体现。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素材,哪吒的这一故事只有简单的梗概,甚至是概念化的东西。然而尽管很简略,这样一来,也把哪吒父子关系全搞砸了。这样的故事,中国人是不能接受的。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插图——哪吒画像

元代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一书,是中华多元一体的文化历史上神话融合的重要文献。哪吒故事,从佛教信仰者的布道变成了道教文化的叙事,内容便格外丰富起来。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那叱太子》说:“那叱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盘石,手持法律,大噉一声,云降雨从,乾坤烁动。”这根本上就不再是毗沙门天王的三太子了,只是因为世间多魔怪,玉帝便派其下凡,脱胎于李天王李靖夫人。哪吒因为斗诸魔怪引来祸患,为不伤及父母,便将骨肉还给父母,很好地解释了禅宗灯语中的叙事话题。玉帝将其封为三十六员第一总领使天师之领袖。

后来的《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便是人们熟悉的故事了。这些故事,基本上是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之“哪吒太子”故事演绎开去的。

《封神演义》生动描述了这对父子的矛盾。当作为父亲的李靖发现死去的哪吒竟然还有一座庙,只见庙门高悬一匾,书:“哪吒行宫”四字。李靖进得庙来,见哪吒形相如生,左右站立鬼判;李靖指而骂曰:“畜生!你生前扰害父母,死后愚弄百姓。”骂罢,一鞭把哪吒金身打得粉碎。李靖怒发,复一脚蹬倒鬼判,传令放火烧掉庙宇。这一烧,书中有诗描绘:“只因一气冲牛斗,父子参商几战场。”只因捣毁哪吒庙,引发了哪吒追杀李靖的大戏。李靖长子金吒说“天下无有不是的父母”,维护父亲的尊严。而道人最终收复了狂放的哪吒,并逼其叩头认了父亲。

这场冲突,因为道教仙尊群体联手而化解了。而真正让哪吒放弃顽劣之行的,是他参加了商周王朝变迁的大事件。小小孩童,成了正义的化身。哪吒故事归入了宏大的社会叙事之中,所以父子矛盾在大事件面前,泯然无形了。

至此,我们看到了哪吒神话在中国文化中的一次完整的创造性构建:一个中国文化中的父与子的爱恨情仇故事,一朵丝绸之路上开出来的灿烂莲花,一个精彩的人类神话。

神话的魅力在于不断书写重构。当饺子导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出世,人们再次为哪吒神话所震撼。或许,当年的哪吒与东海龙王父子的矛盾,带有明显的佛教僧龙斗法痕迹。就像白蛇传故事,和尚见了白蛇,就忍不住要出手。这是一种历史文化矛盾的痕迹,也是人类本性在神话中的表露。而《封神演义》以来,父母辈的社会观念、集体与家庭个人的价值冲突观念,也需要反思。

在新时代哪吒的动漫叙事形态里,佛教道教的冲突已然成为过去,自我与宿命的抗争才是令人关注的问题。所以,龙王之子成了哪吒最好的朋友。到了第二部“魔童闹海”故事,太乙真人曾经的对手申公豹,其险恶的用心渐趋消退,动漫故事似乎在讲述一个世界大同的神话。这时的李靖夫妇与哪吒,其最为迷人的场景是一起踢一场毽子,那是人类童年的最迷人的游戏。

但是,看上去貌似公正的无量仙翁,却有着恶毒的用心。这也预示着,单纯的个人命运,确乎与大趋势联系在一起。世界并非桃花源,这个故事解放了龙族,但也让固有的神仙世界崩塌了。当然我们知道,生活在继续,神话还要继续,还需要再续梦想。

可以确知的是,随着“一带一路”的延伸,哪吒神话将向世界辐射,与人类共享的道路将更加宽广。故事里,一座东方梦想园的构建是必须的,而父与子的故事将是这座花园里永远的主人。

主讲人介绍

田兆元

田兆元,民俗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神话学与民间文学研究、中华文化传统传承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主要著作有《神话与中国社会》《神话学与美学论集》《盟誓史》《叙事谱系与文化传承》《中华创世神话六讲》(合著)等,主编有《华东民俗文献》《妈祖文献》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图文:人民政协报 华东师范大学

转录编辑/初审:岳顺顺

复审:林心怡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线上股票配资门户

发布于:上海市

Powered by 联华证券-配资资讯在线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